五常大米、阿城黏豆包、通河大榛子……要知道,这些让“吃货”们赞不绝口、让远方游子心念的家乡优质农产品,都是咱哈尔滨的骄傲。
农产品品牌
18个中国驰名商标
“它们美味还健康,去超市买米我就认东北的。送亲朋好友的礼品,不用多想,直接去采购东北山特。”在哈市旅游的上海市民汪易向新晚报记者说,自2014年以来,东北农产品已和他的生活紧密相连。
哈尔滨优质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,比如五常大米、尚志木耳、双城蔬菜瓜果、宾县肉牛、木兰黏甜玉米等。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算是五常大米、方正大米和通河大米了,它们在市场上销售得“风生水起”,品牌价值不断提升。
据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五常大米”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639.55亿元、“方正大米”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89.39亿元、“通河大米”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83.21亿元。另外,哈市还有很多农产品的品牌获得了国家、省、市名牌认定。据不完全统计,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品牌18个,获得黑龙江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36家,获得哈尔滨名牌商标的有100个,这都充分说明了消费者对哈尔滨农产品的喜爱。
哈尔滨绿色食品
咋就这么多
一直以来,哈尔滨市委、市政府大力实施优势产业发展战略,培育打造了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,包括水稻、玉米、蔬菜、杂粮等作物产品,木耳、香菇、北药、榛子等山特产品,禽、蛋、肉、奶等畜禽产品和鱼、蟹等水产品。它们不但销往全国各地,还远销到韩国、日本、俄罗斯以及欧美等国家。
为啥哈尔滨的农产品有机、绿色的这么多?据市农委介绍,哈尔滨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东端,夏季日照充分,昼夜温差大;冬季冰封雪盖,休养生息,农作物一年一季;全市工业污染轻,农药、化肥平均使用量都低于全国平均使用水平。在这种条件下,农产品就具备了健康、自然、绿色的特点。在消费者们看来“吃着放心”。此外,哈尔滨境内河流纵横,46%的森林覆盖率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优良环境。
据了解,接下来,哈尔滨将进一步扩大菇娘、芽豆、黏甜玉米、大白眉大豆、白头霜玉米、万寿菊等特色种植面积,发展食用菌、大榛子等坚果、浆果、北药、苗木花卉等。
咱的农产品
还要走高端文化路线
哈尔滨是农业大市,很多指标位列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。截至2017年4月,“三品一标”认证面积已发展到1872.44万亩,其中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10万亩,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585.04万亩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460.7万亩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6.7万亩。
“三品”认证数量达到1863个,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185个、绿色食品503个、有机食品175个;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8个。据市农委相关部门统计,绿色食品认定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2.16%,占全省绿色食品认定面积的17.2%。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到503个,同比提高了9.35个百分点。在渔业养殖方面,重点推广了方正银鲫、鳌花、鲟鱼、大白鱼等优良品种,名特优鱼养殖面积达到45万亩。另外,2016年全年扩建规模畜禽养殖场47个,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3%,较2015年提升近3个百分点,肉蛋奶产量继续保持在300万吨以上的水平。
机械化、科技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,都为农业大市奠定了十分扎实的基础。在今后几年里,哈市将推出一批优质、高端、绿色、有地域特色、有文化内涵的农产品,深入挖掘其品质和文化内涵,在全国构建起哈市农产品的高品质形象,变得更“高端大气上档次”。
数据解读
哈尔滨农业
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296.5亿元,比上年增长6.1%。
调减玉米(含黏甜玉米)170万亩;增加水稻12.1万亩、大豆56.5万亩、蔬菜等经济作物26.5万亩、饲用作物15万亩。
发展“两牛一猪”,力争总量增6%以上。
力争到“十三五”末期,绿色(有机)食品认定面积、三品认证数量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分别提高到1350万亩、2100个和35个以上。
粮食总产335亿斤,继续保持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。
本报制图/
宋占晨
(数据截至2016年底)
链接
三品一标
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“三品一标”。“三品一标”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,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。